2025年1月份蔬菜价格走势分析

一、基本概况

2025年1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价格先抑后扬。其中上旬价格缓慢下降,中旬略有反弹,下旬价格大幅上涨,并且保持高位运行的状态。

由1月份《蔬菜加权平均价走势对比图》可以看出:1月1日,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3.31元/公斤,1月31日是4.05元/公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上涨22.36%。

1月末价格比去年同期的3.64元/公斤上涨11.26%。12月末价格同比上涨0.61%,1月末价格同比涨幅大幅放大。

2024年1月份,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3.38元/公斤,比12月份的3.20元/公斤上涨5.63%;比去年同期的3.41元/公斤下降0.88%。12月份价格同比上涨2.56%,1月份同比涨幅由正转负。

月内的最高价是4.18元/公斤(1月26日),比12月份的3.32元/公斤上涨25.90%;月内的最低价是3.18元/公斤(1月8日),比12月份的3.14元/公斤上涨1.27%。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31.45%,波动的幅度比12月份的5.73%大幅放大。波动幅度放大的主要原因是月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均比12月份有所上涨,其中最高价上涨的幅度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波动幅度放大主要原因是下旬即春节之前价格涨幅明显。最高价出现的当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七,正是节前集中备货的高峰期,需求强劲。月内的最低价出现在上旬,最高价出现在月末,表明月内价格在上旬有所回落,下旬价格明显反弹。

由46种《常用蔬菜价格对比表》中可以看出,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下降的品种有8种,持平的有11种,上涨的有27种,总的来看,月内价格环比上涨的品种明显多于下降的品种,与月内价格环比大幅上涨的走势基本吻合;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有25种,持平的有2种,上涨的有19种,月末同比下降的品种略多于上涨的品种,与月末价格同比明显上涨的走势略有出入,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的品种多为交易量较大的品种,在加权平均价中的权重比较大,而且同比涨幅明显,对总体价格走高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1月份蔬菜价格走势的主要特点

2025年1月份,也是农历甲辰年的腊月,北京地区蔬菜的价格在此期间正处于稳步上涨的阶段。不过,按照农历腊月同比,今年腊月在进入农历“小年”之前的价格在近几年同期中是最低的,只有腊月二十三以后,价格才开始发力,在春节之前快速走高,走高以后的价格,在近几年同期中也还是处于中间偏下的位置(见《近几年农历腊月价格对比图》)。

1、上中旬价格走势平稳

由价格走势对比图可以看出,上中旬的价格走势形成了一条凹型曲线,与去年同期的价格不相上下,在腊月同比中还略低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就是此阶段蔬菜的供应处于充足的状态。

去年夏秋季,蔬菜的价格整体表现出偏高的态势,当时连续的强降雨导致部分秋季蔬菜种植期推迟,这些推迟上市的蔬菜在1月份仍然呈现集中上市的状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湖北露地种植的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大量上市,北方产区冬储大白菜及冷棚、暖棚生产的圆白菜也在大量上市,四川的白萝卜也形成批量上市条件,这些大品种蔬菜的集中上市,拉低了大路菜的整体价格;同时,云南露地种植的圆茄、与河北、山东大棚种植的圆茄同时上市,云南的椒类与福建、广东、海南及山东的椒类同时上市;云南的豆角类蔬菜与广东、海南的豆角类蔬菜同时上市;云南的露地黄瓜与辽宁、河北、山东大棚黄瓜同时上市;四川露地西红柿与河北、山东、内蒙大棚西红柿同时上市,使得大部分蔬菜的价格处于偏低的价位,也使得蔬菜的价格在近几年农历腊月的同比中处于偏低的位置。

由于蔬菜的供应能力处于充足的状态,再加上此期间没有出现异常的天气状况,气温又略高于常年同期,使得蔬菜的价格走势呈现低位徘徊、稳定少动的状态。

2、下旬价格快速反弹

蔬菜的整体价格较长时间呈现低位徘徊的状态,生产者的获利空间收窄,也有部分品种处于轻微亏损的状态。同时,经销商的获利空间也被压缩,大部分维持薄利的状态,也有经销商在经受较长时间的亏损。无论是种植户还是批发商,都有急于摆脱亏损或者扭亏为盈的意愿,在1月下旬,进入农历小年以后,进入了节前集中备货、需求强劲阶段,生产者与经销商同时发力,拉动价格快速走高。

节前,蔬菜的地头收购价在上涨,运输的费用在上涨,地头采收的及市场销售的人工费用也在上涨,经销商也试图在此期间能够把前期的亏损弥补过来,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菜价在1月下旬出现比较明显的上涨。这种上涨,并不是供应不足造成的,而是需求强劲对高价格形成有力地支撑。

节前价格上涨属于节日效应的正常表现,今年春节前价格开启上涨模式的时间比往年有所推迟,导致腊月前期价格低迷,后期反弹的力度略大一些。

三、后期蔬菜价格会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

北京地区每年蔬菜价格的最高点一般就出现在春节前后,春节过后,蔬菜的整体价格会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

入冬以来,蔬菜的供应处于充裕的状态,在没有异常天气的情况下,蔬菜供应的总趋势是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而且这种供应稳定的状态还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此外,有一些蔬菜的供应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产自浙江、福建地区的蔬菜,当地秋季曾经遭受台风的袭扰,部分蔬菜需要补种或者推迟种植期,这些补种或者推迟种植的蔬菜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会形成批量上市条件,前期价格偏高的菜花、莴笋、大葱等品种的价格有可能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降幅,也会进一步强化价格走低的动力。

由于入冬以后的气温高于常年同期,北方产区大棚生产的鲜嫩小品种蔬菜的产量充足,价格相对较低。开春以后,气温回升,小品种蔬菜的产量会继续有所增大,价格仍然会保持相对低位,也有助于蔬菜的整体价格进入季节性下降区间。


作者:刘通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5-02-10 15:13:13